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的水塔、绿肺和后花园。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济南市委市ZF切实把森林安全作为第一“红线”来抓,于2016年成立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,逐步探索建立了一条符合南部山区实际、行之有效的森林防灭火路子。

一、强基固本下好“先手棋”

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积极应对日趋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,持续加大投入,高标准实施防火道、蓄水池、引水上山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全面提升森林防灭火基础支撑能力。在全市率先编制《森林防火能力建设五年规划(2020-2025)》,明确了南部山区森林防火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,为全市森林防火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蓝本。近五年来,累计投入1.6亿元用于加强预防、扑救、保障三大体系建设。建设防火道路261公里,玻璃钢蓄水池41个,智能语音警示器922个,新购置配备运兵车和消防水车32辆,便携式风力灭火机由百余台增至近千台,护林房由22个增至143个。建强两支共80人的区级直属中队,新组建五支共121人的街办消防队,调整充实护林队员至329人,把1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58人纳入森林防火队伍,新设立2处消防救援站,大力争取济南市消防救援支队在防火关键期增派30名队员进驻南部山区,依托驻地特警和驻军组建了300余人的应急扑火力量,同时积极发动村民群众和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护林防火,形成了“专业队伍为主、驻地军警应急、群众和社会救援队伍辅助”的救援队伍体系。

二、专群结合守好“防护线”

一是严格火源管控。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制定森林高火险期封山禁火管理办法,突出重点领域、重点地区、重点节点、重点时段,持续深入排查整治火险隐患,建立台账,挂账销号,跟踪问效,确保整改实效。划定高火险区域37.5万亩,设置248处进山管控点,高火险期适时发布禁火令,实行封山禁火。全力打造隔离带,有针对性地清理主要干道、坟头周边以及重点进山路线两侧10-30米范围内可燃物,共清理隔离带面积约120万平方米,有效减少火灾隐患。二是广泛宣传引导。推广应用森林“防火码”。精准管控进山人员,有效防控人为火源,为森林安全“加码”。防火宣传铺天盖地,通过广播电视、村村响喇叭、抖音、短信、微信、张贴悬挂进山管控通告、防火警示牌等多种方式,发布预警信息,增强全民防火意识,营造“森林防火人人有责”浓厚氛围。三是加强值班值守。南部山区500多名护林员、森林消防队员24小时巡查巡护,严防死守。压实党员干部“四级包联责任”,管委会领导带头包街办、林场,街办班子成员包管理区,街办、林场干部包村、包林区,村干部包山头、坟头,夯实“包山头、守路口、盯林区”责任,特别是针对周末近郊游和“五一、十一、春节”等黄金周、小长假,严格落实各类管控措施,防范和化解火灾风险。1978名包保干部下沉防火一线与群众携手共护绿水青山,把山有人管、林有人护落实到每一个点位。

三、科技赋能安上“千里眼”

南部山区管委会前移森林防灭火管控关口,将云计算、大数据等应用于南部山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,建立集三维地理信息、进山人员流量、火情监测预警、应急指挥调度等于一体的“互联网+防火”一张图,提升火情监测覆盖率、识别定位准确率和快速有效应对处置能力。健全完善“空、地”一体监测防护机制,建成34处红外监控预警系统,11架无人机空中重点巡查,11处瞭望台24小时视频监控,在248处道路卡口配备手持式金属探测扫描仪258部,在公墓和主要景区门口安装金属探测门11部,330名护林员和30辆巡查车全部安装具有定位、对讲等功能的电子工牌,初步形成空中巡查、高山瞭望、视频监控和地面巡护有机结合的监测网络。

四、联防协作筑牢“安全墙”

南部山区与周边6个市区、11个街道、景区和林场签订联防联控协议,形成统筹协调、优势互补、信息共享、合作交流等工作机制,组织跨区域联合演练和联席会议近20次,联防联控成效显著。立足打硬仗打胜仗,提升森林防灭火队员核心能力,强化森林防灭火专业力量和国家消防救援力量联防联训,统筹7支森林防火专业队伍、1支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,实行森林防火、防汛联防联训联战,开展随机拉动和无脚本应急演练,增强队伍快速响应、集结出动、扑救攻坚等能力,探索形成了“三季防火、一季防汛,一队多能、两防转换”守牢底线工作机制,一体推进村级联防联控,实现深度协同防控,形成森林防灭火合力。

下一步,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将始终把森林防火作为学习贯彻落实***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政治任务,以不折不扣的工作措施落实国家、省、市“预防为主、防灭结合”的部署要求,立足当下,着眼长远,标本兼治,织密森林安全防线,守牢生态安全屏障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向我们举报删除。 侵权/举报